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为2018年的第76号文。
中央政治局经济工作会议后不到三周,银保监会这一文件被认为是贯彻中央精神,信贷工作未来一段时期的指导文件,也会深刻影响中国实体经济乃至间接影响股市。
其中,《通知》要求: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
9大要求,这10句话最重要!
这一文件共有9大要求,这9大总体要求分别是:
1.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2.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
3. 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4. 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5. 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
6. 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7. 有效运用保险资金,切实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8. 规范经营行为,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
9.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建设。
每一个要求后面又有2句到4句话,合计28句细则,其中以下10句话最受业内关注.。
1. 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明确了对暂时困难企业不抽贷、不断贷,用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2. 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合理确定抵质押率,在资金供给、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明确了对新兴成长的制造企业资金和利率倾斜,有利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3. 对于主业突出、公司治理良好、负债率较低、风控能力较强的龙头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融资支持,充分发挥其行业带动作用,稳定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以往信贷紧张时,民营企业贷款难,这次明确对龙头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
4. 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对在建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融资平台公司的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是金融领域的敏感问题,这次明确要求满足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有利于逐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问题)
5.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消费金融领域此前出现了一写问题,但仍是未来发展方向,这次银保监会提出了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的五大升级消费将成为消费金融的发展方向)
6. 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调查摸底出口导向型企业情况,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企业,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出口企业这次得到了银保监会“关照”,在资金安排上向重点优质企业适当倾斜,有利于稳定中国的出口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7. 加强与外贸企业、信用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配合出口的信用保险保单和出口退税质押融资对出口企业很重要,银保监会这次对保险和银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8. 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释放转移沉淀在限控领域和低效项目的存量资金,腾出信贷空间,投向支持类领域和项目。(之前提出的“僵尸企业”问题,银行业还是要继续加快“僵尸企业”出清,腾出信贷空间)
9. 一律不得协商约定或强制设定条款进行贷款返存,一律不得在发放贷款时捆绑或搭售理财、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严禁贷款捆绑存款或搭售金融产品,目的是要把贷款真正用到实体经济上,而不是在银行和金融体系打转)
10. 严禁将贷款发放和管理等核心职能外包,严禁银行员工内外勾结,违规通过中介发放贷款或参与过桥贷款。(在贷款管理上,银保监会两个严禁内容,给银行员工和业务发展再次重申这两条“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