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一词受累于各种跑路事件而被逐渐污名化,近期,P2P行业风险事件更是频发,“爆雷”潮备受关注。曾几何时,不少P2P公司将自己包装成了“金融科技”,这种“障眼法”骗过了不少个人投资者。从过去反观现在,到底什么是真正的金融科技?爆雷潮中,愈发需要正本清源。
这个问题的答案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其显然不是将“金融”和“科技”简单相加,变成一张争夺眼球或逃避监管的招牌。在这方面,国内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不错的探讨样本。
一年前,蚂蚁金服用Techfin来定义自己。并且宣布,蚂蚁专心做Tech,助力金融机构做好Fin。其后,我们看到,“财富号”、“定损宝”、“余额宝”、“花呗”,这些蚂蚁金服旗下的产品和平台相继向金融机构开放。
一年过去,以蚂蚁金服为样本,通过深度调研,逐渐梳理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的必备维度:平台、信息、科技。
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三个维度的渐次开放,与传统金融机构乃至更多的传统业态联手,催生出新的金融生态。
新的商业逻辑逐渐清晰,“金融科技”也迎来正本清源的契机。
平台开放:
蚂蚁金服怎么改变“买基金”这件事儿
最近频见关于蚂蚁金服开放合作的新闻。5月4日,余额宝接入博时、中欧两家基金公司;5月18日,花呗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在资金、场景、技术等多方面展开合作;5月29日,蚂蚁金服与浦发银行达成战略协议,双方将在金融科技、线上线下全渠道支付业务、互联网渠道经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最近三个月,蚂蚁金服也已与北京、重庆、温州、广州、西安、贵阳等6个城市的金融局(办)建立合作,运用自身业务经验和科技能力,为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花呗的开放,联合放贷肯定是合作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其实我们是把这么多年积累的线上线下的支付场景,以及海量的客户开放给了银行。这背后可能有数据、技术的能力合作,银行有资本、风控经验,花呗有消费场景、风控数据,双方各有所长。”网商银行行长黄浩表示。
场景、客户,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与蚂蚁金服合作,首先意味着天然享受到各类场景下丰富的流量资源,与客户的接触能够变得更加高频。
“财富号”的开放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2017年6月,蚂蚁金服上线“财富号”,全面向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开放。与传统的基金代销或者基金超市不同,入驻“财富号”就好比是金融机构将一个简化版的APP嵌入蚂蚁金服的平台,而这个APP是由金融机构和蚂蚁金服共同打造。6月19日,蚂蚁金服透露了过去一年财富号平台帮助基金合作伙伴的成效,财富号已有27家基金公司入驻,蚂蚁财富的AI技术也正式升级到2.0版本。
“在传统的基金销售当中,我们是碰不到客户的。我们去银行给客户经理培训讲课,然后把任务通过分行的各基金销售部门,下达到支行,支行再去教客户。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跟客户是不见面的。蚂蚁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支付宝的流量和平台支持,我们能和蚂蚁共同去建设和维护用户。”民生加银基金电商部负责人李杨表示。
在“财富号”上,民生加银基金用“养鸡大作战”的小游戏培养“基民”。在蚂蚁财富平台里,传统专业、晦涩的产品介绍,转变成浅显、生动、可视化的场景页面,过去6个月由机构来包装出的场景页已超过2000个。
在兴业银行银行卡与渠道部总经理汪宇看来,银行和蚂蚁金服是合作互补的关系,“财富号依托支付宝APP的庞大下载量,让兴业银行用户能便捷获取银行基础服务、及时了解最新产品动态与优惠活动,成为用户日常使用的轻量级支付工具。银行自有APP则在提供全面基础服务同时,更聚焦提供业务流更复杂、安全性要求更高、涉及大额资金办理的特定金融服务。未来,两个渠道将相互融合与引流。”
用过支付宝的人都知道,在支付宝平台上,有各种各样的小程序,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未来,蚂蚁金服还计划将这些小程序移植到银行自有的APP之上。“用户很少打开银行的APP,这是很多金融机构非常大的痛点。未来所有的金融,怎么样和生活连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议题。”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金融云总经理刘伟光表示,“支付宝上的小程序其实有很多合作伙伴,我们不仅开放技术,我们也愿意把这些小程序能力开放给银行APP。”
随着不久前花呗的开放,蚂蚁金服包括支付、理财、保险、小微企业金融、农村金融、消费信贷等在内的所有产品平台,都已经实现了与金融机构的开放合作。
信息开放:
两道筛子,留下的都是“细沙”
传统金融机构有长久以来积累的强大业务能力,沉淀了庞大的数据资源。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让数据发挥价值,风控如何更加高效,营销如何更精准地触达用户,是传统金融机构想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是蚂蚁金服一直在实践且擅长的事情。
“蚂蚁今天讲开放,不是一方对一方的赋能,是蚂蚁和金融机构的相互的一种成全,这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儿。为什么要开放?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能力互补,第二个是打破信息的孤岛。”黄浩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们的优势在于服务小微、长尾客户的能力,310的数据化风控能力。但是传统金融机构有它的优势,它长期积累的风控能力,综合化多元服务的能力,线下的服务能力,资金成本。”黄浩表示。
桂林银行在开展农户贷款的过程中,就借助了蚂蚁金服的账户体系、风控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桂林银行也发挥了自己社区金融的优势,帮助农户接触和了解互联网,实现在线数据积累,完善用户画像,以便得到更合理的授信服务,让农户轻松享受到的信用贷款服务。
目前,桂林银行与蚂蚁金服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线上+线下优势结合的道路,利用数据风控的农业信贷新模式,以小额、批量、信用、线上为特点的融资产品,借助各级政府、农资供应商、核心企业,精准地对特定区域、产业、人群进行信贷投入,实现了规模化授信。
“蚂蚁和金融机构各自基于各自的数据和风控的模型,会分别进行相关的风控。然后就像两道筛子都筛过以后,1+1大于2,这个粗沙筛出去,再粗一点的沙筛出去,最后留下的都是细沙。通过这样的风控,两道风控服务各方服务好客户,这是信息的互补。”黄浩说道。
除了大数据风控,如何实现数据营销,也是不少金融机构想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点在“财富号”的开放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以基金公司为例,在财富号后台,它会获得一个非常详细的用户画像,这其中不会有具体的用户个人信息,而是经过脱敏的用户画像因子,包括其年龄段、性别、资产水平、基金投资经验等等。同时,“财富号”后台还会告诉基金公司,用户的流失率,流失预警率等数据分析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基金公司能够更加及时地调整产品和服务,进行精准营销。
▲蚂蚁金服将自己定位在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实现双向“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蚂蚁打造了一个很开放的后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一些细微但是很有力度的数据,比如每一天的获客能力,每个页面的点击率、转化率等,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小时的变化,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客户兴趣,进而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智能的服务。”华夏基金互金业务负责人季加良表示。
比起传统代销,华夏基金财富号更加注重对老用户的售后服务,输出的陪伴的页面百余张,及时将基金的运作情况、对股市的解读、投资者教育等内容向用户传达,用一种温情陪伴的方式让他们的投资体验更加舒适。就像刘伟光所说,未来的手机银行、未来的移动终端不再是APP项目,而是大数据营销的项目。“如果在终端上是闭环的话,无论是转帐、汇款、生活、骑单车、消费等扫码,用户行为数据积累越多,金融机构在移动终端的后台,就可以将很多的行为数据进行分类,进行分析,进行捕捉,进行算法分析。同时它能像支付宝和余额宝那样,定向把产品通过终端推给客户。”
“未来数据不仅仅为分析和决策,还为营销,所以未来的数据将是贯穿整个全行业,成为一个全方位、360度视图的数据中台。”刘伟光表示。
技术开放:
让金融机构也能承受“双11”的交易量
从现金交易到移动支付,从人工电话到智能客服,从贷款线下面审到完全线上操作,在金融业的变革中,普通用户感受到的是产品形态、服务方式的改变,而对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来说,要做的是前、中、后台全方位的转型。
“目前大部分核心银行系统的设计和架构的代际还处于传统IBM大机时代或者IOE架构时代,以及基于这些技术的集中式架构。服务的对象和环境也基本上以柜面,线下为主,传统的以柜面和账务核心的设计思路与理念,加上集中式的架构决定了传统核心系统无法高效的支撑新时代、新客户的需求,也无法快速响应市场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刘伟光近日对媒体表示。
IOE,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一种集中式技术架构信息系统,其二分别是指IBM、Oracle(甲骨文)和EMC(易安信),三者分别是服务器、数据库和高端存储的领导厂商。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银行信息科技建设进入快车道,大规模采用IOE产品和技术,以满足业务爆发式增长、数据大集中需求,保障IT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对于银行来说,核心系统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基础,而核心系统对于IOE的高度依赖,意味着无法做到自主可控,在支撑业务转型上面临着成本、技术等诸多掣肘。也因此,“去IOE”的口号已经被喊了多年。
蚂蚁金服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在“去IOE”上先行一步。网商银行的全部系统都建在“云上”,采用的是全分布式的金融架构,完全基于蚂蚁金服和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金融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平台、金融大数据平台和OceanBase数据库开发。摆脱了对于“IOE”的依赖,网商银行在获得可扩展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成本。
目前,网商银行的核心系统也已经对外开放。“网商的金融核心系统包括了客户平台、产品平台、资产平台,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整合,高度参数化、结构化的产品模型,灵活统一的资产交换体系,不仅能够解决已知的功能问题,而且提供一个灵活的框架以满足随需应变的业务创新要求。”蚂蚁金服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
南京银行和蚂蚁金服合作搭建的“鑫云+”互联网金融平台,就全面使用了OceanBase数据库。
“我们传统的核心系统,虽然可以支持传统业务的8到10年的发展,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业务量迅速增长,我们必须进行转型。如果老一代核心系统排量是1.0,我们新系统排量需要4.0,要修建我们的高铁,这个高铁就是我们和蚂蚁去做的,鑫云+平台。”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余宣杰形象地描述了“鑫云+”的意义。
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李勇表示,借助OceanBase,通过分布式的架构,能够支持大量的用户,“这是我们基本的目标,支持1000万客户,5000万账户,是4000TPS(TransactionPerSecond,每秒处理业务量),2000万借据计提只需要40分钟。”理论上普通的消费金融交易处理能力可以达到25.6万笔/秒,也就是2017年支付宝双11当天交易的峰值。
“核心系统一定会走向分布式,走向分布式并不是因为时髦,而是线上、线下这种业务的特点是兼具传统要求,要做分布式的架构。未来传统的国外的技术,大型的软件技术,硬件技术将逐渐被抛弃,逐渐全部走向分布式架构。”这是蚂蚁金服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数据库只是蚂蚁金服底层技术中的一个领域,事实上,蚂蚁金服已经搭建起了覆盖Blockchain(区块链)、Ari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和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五大领域的全方位技术图景。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早前承诺,“蚂蚁金服将不断打磨自己的技术能力,成熟一个对外放一个”。从蚂蚁金服已有的动作来看,大概不必再纠结它是一家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更应该关注的是,它所开放的技术为金融生态带来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