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稳,经济稳。《河南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措施》着眼发挥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明确提出要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实主办银行机制、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功能,推动金融服务“扩面、增量、降价、提质”,全力稳金融、保企业、促就业,为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一是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近年来,我省为破解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难题,在三门峡卢氏县开展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实施“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助推扶贫机制,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形成了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在全省全面复制推广。至今年6月末,扶贫小额信贷累计贷款总额541.23亿元,累计支持116.17万贫困户。为进一步发挥小额信贷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在脱贫攻坚过渡期内,对新发放扶贫小额信贷,继续执行“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政策,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延续至2023年年底,贷款发放条件、财政贴息、风险分担等保持不变,同时扩大政策享受范围,将边缘户作为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着力防止边缘户致贫。
二是落实主办银行机制。加强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主办银行机制,原则上以企业基本户开立银行为主办银行,逐企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统筹
开展融资管理、资金结算、资产盘活、财务辅导、信息咨询、风险管控等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一对一”建立专案推进、专班服务、专人跟踪、专项考核工作机制,坚持分类施策,加强辅导帮扶,安排专项授信规模,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合理增贷续贷,提供发债服务,推进银行从服务企业单一信贷需求,转变为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提供者。今年内,对全省截至一季度末的27902家规模以上工业和重点服务业企业建立主办银行机制,以受疫情影响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企业为重点,加大对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
三是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准公共产品”作用,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切实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增信能力。提升我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建设质量,加强再担保机构建设,推进再担保业务体系化运营,提升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能力,加强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做优省直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政府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扶持,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完善代偿补偿机制、业务奖补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建立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由中原再担保集团牵头,利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动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对总”合作,明确三方风险分担机制。截至目前,中原再担保集团已与全省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总授信264亿元,实现了不同比例的风险分担。
四是发挥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功能。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我省坚持问题导向,将大数据作为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突破口和桥梁,采取“政务数据+金融服务”模式,设计开发了河南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郑州银行等2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已与平台实现连接,推出“云税贷”“科技贷”“微捷贷”等122个线上融资产品。截至7月15日,已通过平台为企业办理贷款26241笔,累计发放贷款711.8亿元;今年以来为4111家中小微企业线上发放贷款161.6亿元,信用贷款占比超过50%。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加强平台应用推广,组织金融机构在市县乡村各网点大力宣传平台功能功效,让更多企业了解平台、会用平台,进一步提高平台影响力和普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