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新闻中心

    Information Center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如意东路36号
电话/传真:0371-65718835
邮编:450000
邮箱:lcvc2003@163.com

《河南日报》河南国有林场将像塞罕坝一样——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1-08-30 10:55:55

1.jpg

  国有商丘市民权林场一角。卞博强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慧 刘晓阳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时指出,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塞罕坝人经过近60年的艰苦奋斗,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2%,书写了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篇章。

  河南也有“塞罕坝”。上世纪60年代,商丘市民权林场曾和河北塞罕坝一样,同为当时全国五大机械林场之一。本报2018年1月9日推出长篇通讯《河南有个“塞罕坝”》,报道了林场三代人68年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黄河故道沙荒上,培育6.9万亩平原林海的感人故事。

  事实上,作为如今全省森林资源的精华区域,河南84个国有林场中,不少都像河北塞罕坝、民权林场一样,一代代林工发扬“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曾经坚持植树造林“献了青春献子孙”,而今又在生态文明建设大潮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新征程上立新功。

  增绿

  为了这片林,代代接续干

  8月的民权林场,天高云阔,林海苍郁。

  “看到总书记到河北塞罕坝林场考察的新闻,作为一名林业人,我的内心很受鼓舞。在总书记心中,植树造林、国土绿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分量。”正在查看树木长势的民权林场原总工程师徐兰成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是激动。

  100多年前,九曲黄河在兰考东坝头决口改道,留下了千里黄河故道,也留下了茫茫沙丘。“大风起、飞沙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风掀起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等民谣,无不倾诉着风沙之苦。而民权,正处于千里故道上游。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省人民政府即决定营造豫东防护林带。

  “最早,我们培育树苗的苗圃就1亩,后来扩大到104亩。那么恶劣的环境,能长成这么一大片林子,当年我们是想不到的。就像大人养孩子,小孩儿终于成材了。”今年87岁的老党员、民权林场原场长康心玉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无限感慨。

  民权林场一直在树种选育培优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作为林二代,徐兰成扎根林场40年,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也见证着林场的树种之变。

  杨树因为生长快、木材产量高、经营周期短、见效快,曾被称为“吃饭树”。民权林场引进和选育的72杨、69杨、中林46、107杨、108杨等品种,成为现有3万多亩杨树的主力树种。

  如今,6.9万亩的广袤林海中,又加入了楸树、楝树、榉树、银杏、红枫……树种愈加多样,景色更加美丽,森林质量和生态稳定性不断提高。

  经过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经营面积6.9万亩、林木年生长量1.7万立方米的民权林场,像一段绿色长城,抵御着风沙的侵袭,释放出近1.5万人一年的需氧量,保卫着豫东平原的河清海晏。

  河南省生态林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樊巍说,河南的国有林场大都像河北塞罕坝、民权林场一样,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无林少林、荒山、沙荒集中连片的地区建立起来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全省森林资源的精华都集中在了国有林场。

  守绿

  注入新活力,激发新斗志

  作为林业科研工作者,樊巍的各种研究项目、资源圃一直依托各个国有林场,也见证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在为国家生态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却陷入困境,历史欠账十分严重。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分灶”吃饭,国有林场下放地方,由于种种原因事业费难以落实,大多成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自收自支,不事不企,有些林场不得不靠伐树勉强维持。”樊巍说。

  “相当长一个时期,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部分年份只好将拖欠的工资记账。”徐兰成回忆说,面对困难局面,大多数林场人咬牙坚持,仍将植树造林作为主业,他们说“主业不能丢,否则林场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而在豫南大别山区,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则经历了一场壮士断腕的改革:一批人守业,一批人离岗,一批人另谋出路,超过一半的职工离开了林场。他们说:“宁可人下岗,不让树下岗!”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林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国有林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16年,我省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国有林场重新被纳入财政全供事业单位,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林场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生态建设与保护的主体功能初步显现。

  改革为林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国有林场想的不再是怎样糊口,“伐木工”变成了“守林者”。采访中,林场职工纷纷表示:“我们享受了改革红利,更要把林子培育好,让林子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服务社会。”

  兴绿

  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全省共有84个国有林场,总面积684万亩,森林蓄积量约占全省的七分之一,是全省森林资源最丰富、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生态功能最完善的区域。

  让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我省不少国有林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

  ——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方兴未艾。新县林场认真挖掘生态文化、红色文化资源,适度开发生态旅游,让森林既长“叶子”又长“票子”。每年旅游门票综合收入700余万元,茶叶、油茶、花卉苗木、土蜂蜜等综合收入1000余万元。

  ——生态文化教育如火如荼。黄柏山林场以弘扬“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四干”精神为抓手,成立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中心,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在蜿蜒曲折的竹林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苏二龙感慨道:“在这里不仅能养眼洗肺,还能倾听动人故事,黄柏山这张生态牌打得好。”

  ——林下经济欣欣向荣。围绕“绿色、有机”特色,宁陵林场充分利用林下立体空间,因地制宜种植林药、林草、林菜等,实现了生态受保护、林场得实惠的目标。

  “全省国有林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功能在不断升级,要继续发扬塞罕坝精神,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双赢。”省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在接续奋斗、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国有林场要努力实现“山绿、场活、人富、林强”,全力服务森林河南、生态强省建设,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绘国土丹青,守山河锦绣。中原沃野上,国有林场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在徐徐展开的美丽河南画卷上绘就浓浓绿意。

公司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如意东路36号,农投国际中心5楼
电话传真:0371-65718835
公司邮箱:lcvc2003@163.com
河南农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7147号   营业执照信息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