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运海
我省培育的粮油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在全省到底占有多大的比例?记者从3月31日在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召开的全省农业科研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三五”期间,通过“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我省农业科研系统研发的粮油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在全省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推动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其中,郑单958连续17年居全国玉米单品种种植面积第一位,目前年种植面积仍在3400万亩以上;郑麦366、郑麦7698、新麦26等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年推广种植1000多万亩,占全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的85%以上;远杂9102、豫花9326、豫花37等优质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年推广种植2000万亩左右,我省农业科研系统育成的花生新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90%以上。培育发展了正阳花生、兰考蜜瓜等一批叫响全国的区域农业品牌,打造了一批“三链同构”“三产融合”的科技示范精品样板,有力支撑了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农业科研工作者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和联合攻关力度,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科技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是取得这一成绩的主要原因。2020年,全省农科系统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22项,其中一等奖3项;通过省级及以上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138个,其中国审52个;获得专利授权157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授权43件。我省育成的郑麦7698新品种,引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亩产迈上700公斤的台阶,解决了优质强筋品种产量水平普遍低于高产品种的难题;开展的“芝麻优异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技术及应用”研究,显著提升了我国芝麻种质创制技术水平,丰富了优异基因资源库;开展的“高油酸花生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选育”研究,创制优异高油酸新种质120余份,育成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推广种植655万亩,为我省优质花生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展的“矮秆大穗、抗病抗逆小麦骨干亲本新种质周8425B创制与应用”研究,在小麦抗病、高产种质创新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系统常年组织2000余名专家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开展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创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23个,建设各类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示范方)1500多个,示范主推新品种80多个、主推新技术2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200亿元以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说,目前我省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省农科院牵头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正在顺利建设,全系统先后建成或获批建设“豫鄂皖低山平原农区综合试验基地”、“国际农作物品种测试站”、“小麦传统制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体等科技创新平台50余个。未来,我省农业科研将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能力,破解种子“卡脖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围绕发展乡村特色农业、融合农业、品牌农业,以科技示范村镇建设为主要切入点,着力培育一批“一村(镇)一品”的科技示范样板,创建一批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典型引领、样板带动,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举行科技开放日活动,1200多名学生观摩了粮油新品种和配套新技术的展示。